当前位置: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教学活动 >> 正 文

[线上教学“核”谈] 张毅:特殊时期的教与学——大家都是历史的见证人

2020-04-09  核学院

【导语】
    自开展疫情防控以来,为了保证“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学”,2020春季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们多措并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做好文明火种的“传播者”,体现了核学院“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困守在家的学生们密切联系老师,积极在线学习,做好文明火把的“接力人”,展示了“为学者”的成长和自律;师生们身体力行着核学人“铸剑强国、核以道和”的初心和使命。
    为交流在线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学院开启“线上教学‘核’谈”平台,邀请全院的师生们:“谈经验”,分享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经验和方法;“谈感受”,共享在线教学的体会与感悟;“谈改进”,交流改进在线教学的方案和建议。
    一、征集内容
    面向全院师生:治学理念、治学感言、学习经验、成长经历等
    二、征集要求
    1.字数:不限
    2.体例:不限
    三、截止时间
    从即日起至开学前。
    诚邀师生们踊跃投稿!大家一起凝心聚力谈教改,共克时艰促教学!
 
 
                                                                                           杨毅
                                                                                           2020年3月23日
      2020年注定不平凡,而我们在它来临时还一无所知。直到1月23日武汉在除夕前一天封城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还只是这个春节不一样了。甚至学校在1月26日通知延期开学时,我还觉得大概过完正月十五就差不多可以准备开学了。然而随后的疫情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2月10日接到学院转发教务处的通知,我们要开始线上教学了。
      因为承担着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建设,我对这类教学形式还算熟悉。最近两年参加类似的研讨和培训十余次,明白教育信息化与医疗信息化类似,同属于信息技术革命驱动的服务业进化,是大势所趋。但教育信息化比医疗信息化的变革更为深刻和复杂,因为教育的本质依赖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正是信息化的核心变革之一。不少教学研究都表明,人在屏幕前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只有课堂里的几分之一,所以线上教学绝不仅仅是对着屏幕念课件那么简单。在如今这样碎片化信息充斥媒体的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尚且要强调学生的抬头率,如果师生不见面的网络教学还是“满堂灌”,何谈教学质量?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线上教学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屏幕上能够呈现的信息种类也远比黑板更丰富,而师生互动的方式也不限于课堂问答。
      理想的线上教学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重构。现实却是如此骨感,原本计划建设数年的线上教学需要在两周内实现,只能在最核心的方面下功夫,不及其余了。在我看来,教学过程最核心的还是在于“学”,“教”只是引导和辅助的手段,学明白才是最终目的。因而不管什么形式的教学,引导并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并形成自主的认识才是核心,传统课堂教学如此,线上教学也当如此。既然线上的学习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如取法翻转课堂的思路,压缩讲授的时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刺激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
      我讲的课程是《核数据获取与处理》,这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课,涉及的技术面广,同时相关的学科发展迅速,导致目前还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教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一套不断修订的课件和备注里。平时上课就是通过控制幻灯片的播放以量裁课堂讲授内容。转成线上教学后,在保证教学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压缩讲授时长,就需要进一步精简展示的幻灯片。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不采用大多数老师的直播形式,而是录播,这样有利于提高视频的质量,如果对于某页幻灯片讲的效果不理想,可以对该页多录几次——相当于把原来的现场演唱会改为录音棚中的MV。另外讲授的内容也不再是课件的内容,而更偏重于对于课件内容的评论,这是因为每个人阅读、思考的习惯、基础以及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课堂教学需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线上教学无需如此,所以在提前下发课件的基础上,默认学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播放,阅读课件内容,甚至对没听读的部分反复播放。如果视频中的讲授内容和课件内容一致反而效果不佳,和观众对节奏拖沓的网剧习惯以倍速播放是一个道理。通过一系列这样的调整,单位时间内视频承载的信息量变多了,视频的时长只有平时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同时学生为了跟上视频节奏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升。我在教学内容上也做了调整,把抽象的技术原理和概念“落地”,在视频里专门花时间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核仪表,甚至具体到某个厂商的某个型号产品的具体技术参数,并详细阐述某项参数如何对应核物理实验中的观测量。这样的内容学生是无法通过网络直接检索的,同时又和工作技能直接相关,所以学生相当重视,甚至会主动就此提问。与之相对,对于能轻易获取查阅的技术标准、资料,录播的视频只会一带而过。
      由于采取了录播,所以还要在其他环节加强师生互动。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只能满足一部分需要,还需要结合网页讨论补足缺失的部分,二者的作用不一,并不是二选一的问题。首先我选择qq群作为沟通渠道,一方面是因为qq群相对更加宽松,功能更完善,不但群内成员之间不需要加好友就能私聊,方便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qq群还有群公告、群投票、群文件等功能,都是微信群不能比拟的,因而在学生中也受欢迎。另一方面qq在移动端的作用与微信相当,方便师生之间随时随地交流。这样容易引导学生在非上课时间学习和思考。我自己就常在非上课时间在qq群里留言,有时是发布消息,有时是回复学生留言。这样打破了课堂内外的界限,有助于学生按照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时间,个人认为是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但即时通信的缺陷在于交流的内容只能按照时间排序,群体交流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还需要借助学校超星平台的主题讨论,对讲授的内容展开主题讨论。相对即时通信工具,学生在网页主题讨论中陈述的风格相对更加严肃,思考更深入,教师也更方便对每一位同学的主题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学生之间也能相互查阅讨论及被教师点评的内容,这种非线性的网状沟通和交流在传统的教学只能通过课堂讨论实现,但即时性的限制导致现场讨论并不能保证参与讨论的学生都能对讨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因而个人认为通过网页进行交流还是有优势的。
      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条件下,线上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而教学效果能改进的空间还很大。我很感谢选课的同学积极地配合,不但认真学习发布的教学内容,还能主动向我反馈学习实践中的感受,共同改进和提高。在这个寂静的校园中,正在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教与学的实践,其中努力学习、求取新知的不止是学生。全球流行的传染病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但历史上在也曾是文艺复兴的诱因;莎士比亚在伦敦大瘟疫期间写下了《李尔王》和《麦克白》,牛顿在躲避瘟疫时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光的颜色规律,现在连乔治马丁都开始续写《冰与火之歌》了。我辈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