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 文

“核科学与技术”青年论坛——李晶晶博士

2024-05-13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应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李晶晶助理研究员将于2024年5月17日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报告。

       报告题目:基于eikonal方法发展中能区单电荷交换反应及其前景的若干介绍

       报告时间: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10: 00

       报告地点:兰州大学二分部现物楼305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摘要】

       单电荷交换反应是一种两体核反应,是研究原子核Gamow-Teller(GT)跃迁的一种有力手段。GT跃迁强度是计算电子俘获率的重要输入量,用于模拟超新星核心坍缩演化过程。因此,单电荷交换反应对于研究原子核GT跃迁、验证核结构计算模型以及理解超新星核心坍缩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较高入射能量下的重离子碰撞可以将原子核激发到更高能区,从而抽取β衰变无法获得的到更高能区的GT跃迁强度。此外,在较高入射能区,单电荷交换反应由介子交换一步过程占主导,不涉及原子核中间态,有助于直接检验原子核初末态跃迁矩阵元。然而,在较高入射能区,一方面非相对论性的薛定谔方程不再适合描述散射波函数;另一方面,描述较低入射能单电荷交换反应截面的传统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所需的光学势参数比较缺乏。考虑到在较高入射能区,满足低动量转移近似,因此引入eikonal方法描述中能区重离子单电荷交换反应动力学部分。在eikonal近似下,反应部分主要依赖相移函数,相移函数不仅可以通过光学势路径积分得到,还可以通过折叠原子核密度、核子-核子相互作用获得,从而缓解在较高入射能区光学势缺乏的困境。本报告将介绍基于eikonal方法发展中能区单电荷交换反应截面模型,并就几个点探讨未来可发展的工作。此外,作为检验无中微子双β衰变跃迁矩阵元核结构计算模型的一种手段,将介绍基于eikonal近似发展中能区双电荷交换反应截面计算模型,探讨有可能形成的几个工作方向。最后,简要介绍等离子体环境中通过离子俘获电子提高核激发效率的研究现状。

【报告人简介】

       李晶晶,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获学士学位;2020年获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20年至2023年在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实验物理部做博士后研究。博士阶段主要从事中高能区单电荷交换反应机制研究工作,基于eikonal近似发展了中能区重离子单电荷交换反应截面模型。博后阶段主要基于ICF内爆中子点源发展快中子照相技术,完成中子照相模拟、空间分辨模型发展及相关演示实验。目前基于十万焦耳激光聚变装置从事核诊断工程研制相关工作。在《Phys.Rev.C》、《Chinese Physics C》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

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