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核环境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系列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2-07-13

应核环境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秦芝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王祥科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石伟群研究员和苏州大学王殳凹教授,将为核环境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开设学术讲座,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学术讲座一:超重元素的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主讲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秦芝研究员

主持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郭治军教授

时间:2022年7月14日 8:30-10:00

腾讯会议472-262-463

 

学术讲座二:光电催化技术在铀酰离子的选择性提取方面研究

主讲人:华北电力大学 王祥科教授

主持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郭治军教授

时间:2022年7月14日 10:00-11:30

腾讯会议472-262-463

 

学术讲座三:锕系聚轮烷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主讲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石伟群研究员

主持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史克亮教授

时间:2022年7月14日 14:30-16:00

腾讯会议892-126-844

 

学术讲座四:苏州大学放射化学研究进展

主讲人:苏州大学 王殳凹教授

主持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史克亮教授

时间:2022年7月14日 16:00-17:30

腾讯会议892-126-844

 

报告人简介:

秦芝, 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核化工专业,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研究室长期从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研究工作。曾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瑞士伯尔尼大学/Pau lScherre Institute(PSI)和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作为访问学者从事合作研究。主要参加远离β稳定线新核素(208,209Hg、238Th)和超铀新核素(235Am)、超重新核素(259Db和265Bh)的合成与鉴别实验研究,入选我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十大新闻,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核化学合作小组开展的超重元素化学性质研究,首次在国际上研究Sg(Z=106)羰基化合物和Hs(Z=108)氧化物的气相化学性质,实验结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现正在执行中国科学院先导B项目开展Nh(Z=113)气相化学实验研究。

 

王祥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兰州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分别在法国和德国做博士后和洪堡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污染治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环境污染检测和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em.Soc.Rev., Angew. Chem., Adv. Mater., Adv. Sci., Chem. Sci., ACS Nano, Environ. Sci. Technol.,Sci. Bull.,中国科学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邀请综述40多篇,担任国际学术期刊Biochar副主编,J.Hazard. Mater., Sci.China Chem., Radiochim. Acta, 化学学报、环境科学等学术期刊编委。

 

石伟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1月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至今。长期致力于核燃料循环化学与锕系元素化学相关基础研究,近年来创新性地将软硬原子结合策略和超分子组装策略应用于放射性废液中锕系元素的分离与固定化,结合多尺度模拟发展了一种针对镧锕分离最有效的萃取剂,制备了首例锕系聚轮烷和国内首例超铀元素晶体化合物;首次提出了组装纳米笼萃取分离锕系元素的新概念;发展了基于活性Al阴极熔盐电解干法处理乏燃料的新概念并首次提出了 “原位阳极沉淀”法在低温熔盐中高效分离回收铝合金中的活性金属。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CCS Chem.、Nat. Commun.、Adv. Mater.、Environ. Sci. Technol.、Chem.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 论文300余篇,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 H因子52 (Google Scholar)。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分别担任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Fuel Cycle and Waste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编委与国际顾问编委,中文期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委,《Journal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客座编辑。现为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王殳凹,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放射化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从事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为我国乏燃料后处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事故应急等重要任务提供了新思路。独立建组开展工作以来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8)、J. Am. Chem. Soc.(8)、Angew. Chem. Int. Ed.(11)、CCS Chem.(3)、Chem(5)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已培养了一批我国现阶段所紧缺的放射化学青年人才。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