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 文

“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系列报告——王亚星教授

2023-06-07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应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苏州大学王亚星教授将于2023年6月9日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报告。

 

       报告题目:锕系核素分离与衰变能应用研究

       报告时间:2023年6月9日(星期五)9:00  

       报告地点:城关校区(西区)凌云楼1126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告摘要】

       核燃料中存在的镧系元素(Ln)与镅的分离对核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热力学稳定的Am(III)Ln(III)离子具有几乎相同的离子半径和配位化学。Am(III)氧化为Am(VI)产生的AmO22+离子与Ln(III)离子不同,具有促进分离的潜力。传统分离方案(包括溶剂和固体萃取)所需的辐射分解产物和有机试剂将Am(VI)快速还原回Am(III)阻碍了实际的基于氧化还原的分离。王亚星教授团队设计合成纳米尺度Am(VI)的多金属氧酸盐(POM)簇,这个团簇是迄今为止在水介质中观察到的最稳定的Am(VI)物质。超滤技术将纳米级Am(VI)-POM簇从水合镧系离子中分离出来,利用市售的纳孔膜实现了一种高效、快速、不涉及任何有机成分、能量输入最少的镅/镧系离子一次性分离策略。在本报告中,报告人将展示POM簇在镅/镧系元素分离中的测试结果,并展望此种新型分离策略在核废料后处理过程中锕系元素与裂变产物的分离中的潜在应用。

 

【报告人简介】

       王亚星,博士,苏州大学特聘教授。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专业,2014年获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及应用硕士学位,2019年获四川大学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博士学位,同年加入苏州大学。长期从事核能化学、功能核材料等相关研究工作,研究范围涉及超铀元素化学、放射性核素分离与纯化、放射性光电材料与核电池、新型辐射探测材料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2)、Angew. Chem. Int. Ed.(8)、CCS Chem.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两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2700余次。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理事、《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青年编委。多项研究成果被NatureChemistryViewsWiley Chem等专业学术网站选为亮点工作报道。

 

 

                                                         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