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兼职教授 >> 正 文

柴之芳

2021-05-24  核学院

职称:萃英讲席教授
主要学习和工作简历:
1960年—1964年                  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本科
1980年—1982年                  德国科隆大学访问学者
1987年4月-7月                  美国PURDUE大学
1989年4月-6月                  法国STRASSBURG核研究中心
1997年11月-1998年2月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1999年                               荷兰delft 大学反应堆研究所和Petten ECN能源研究中心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顾问;5个国际学术机构的委员或顾问;国家基金委、科技部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会理事长);国际2本刊物, 国内中国科学B等8本刊物的编委或顾问。
      柴院士是我国著名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顾问;其它5个国际学术机构的委员或顾问;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委评审专家;第七届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会理事长);《Radiochemica  Acta》等多种国际SCI收录刊物的编委,国内《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科学B》等8本刊物的编委或顾问。
      柴院士1942年9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 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 1980年-1982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其后,曾在美国Purdue大学、法国Strassburg核研究中心、荷兰Delft大学、ECN能源研究中心、东京都立大学等地短期工作。
      柴院士长期致力于核分析方法学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一些交叉学科中。在放射分析与核化学、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等科研领域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思想活跃,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其主要学术成就为:建立了铂族元素放射化学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线铂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地外撞击理论;倡导并建立了分子-中子活化方法,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多种微量元素化学种态的研究。建立并应用多种核分析方法研究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纳米安全性,以及核爆炸现场快中子谱学等。共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0余篇,他引次数达1000余次;出版中文著作6本,英文著作3本,国际重要会议特邀报告30多次。
      曾获美国核学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部委级以上奖励7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柴院士2005年获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的最高奖-George von Hevesy奖。这是该奖自1968年设立以来发展中国家第1次获奖。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条了

下一篇:夏佳文